8月13日,南岸区召开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工作推进会。
会议现场。南岸区教委供图
会上,各成员单位观看了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工作汇报视频。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委副主任江洋作了关于2024-2025学年度实验区协同育人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在各部门与街镇的密切协作下,南岸区借助机制创新和资源整合,进一步凝聚了协同育人的共识,强化了协同育人的合力,有力推动了区域协同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逐步构建起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格局。
随后,迎龙小学、文德中学围绕学校层面协同育人实践交流发言。迎龙小学以中医文化育人为载体,从机制重构、场域融合、课堂改革三个维度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网络,打造“本草学堂”“本草家训”“本草工坊”等特色项目,创新“双师课堂”模式,聘请校外辅导员突破师资瓶颈。文德中学依托教联体平台推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以“文蕴于心,德启未来”为品牌,协同多部门开展法治、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展开剩余48%区人民法院与龙门浩街道交流分享了过去一年在校家社协同育人方面的实践经验。区人民法院推行“三审合一”机制,以严厉举措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同时着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与普法宣传活动,打造生态环境资源保护馆等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龙门浩街道创新构建“3+N”联盟机制,将“龙门夜校”作为主要阵地,组织开展“龙门红种子”故事会、非遗文化体验等各类活动共计112场次,活动覆盖青少年达1300余人次。同时,该街道与高校院所开展联动合作,共同推进五育融合工作,拓展育人空间。
区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敖翔总结指出,当前协同育人工作已构建起多方参与的良好格局,但在持续成效与宣传推广方面仍需加大力度,以防出现“上热中温下冷”现象。他着重强调,全区各部门、街镇应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与部门协作,凝聚各界力量,营造协同育人的良好环境,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保障。
本次推进会为新学年南岸实验区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明确了方向。南岸区将着力深化协同育人机制、整合用好两张清单、推进“教联体”建设及优化协同育人保障体系,推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为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实现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幸福每一个孩子、服务每一个家庭的“书香南岸、幸福教育”愿景奠定坚实基础。(任峰)
发布于:北京市富灯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