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国民健康的支柱,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中药炮制技艺、中医正骨疗法、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诊法和疗法等多个项目,涵盖我国传统医药精华。
截至目前,我国共认定中医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2名。“中医针灸”和“藏医药浴法”先后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药的国际可见度日渐提升。
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部通过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支持2.13亿元用于中医药非遗的保护传承。其中,补助1.47万元支持中医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补助3190万元支持中医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补助2520万元支持对38名中医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记录工作。
展开剩余41%目前,中医药非遗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成为服务国民健康、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中医药非遗也已经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非遗更突显出其独特优势和重要价值。
据统计,我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7万余人使用中医药,占91.5%;湖北省6万余人使用中医药,占90.6%。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产品“安宫牛黄丸”被列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另据国家卫健委讯,“ 十四五”以来,国家卫健委加大投资支持力度,加快建设中医药“高地”,积极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230多亿元,支持包括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中医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撰稿 秘书处
审核 熊文渊
发布于:湖南省富灯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